贾瑀神色匆匆地忙找来徐宁,一脸严肃地说道:“徐宁,如今局势危急,想必你也有所耳闻。”

    徐宁抱拳道:“大人,末将已知晓一二,愿听大人调遣。只是这局势究竟如何,还请大人明示。”

    贾瑀皱着眉头,语气沉重地说:“赵王和北静王谋反,圣上不幸被害,京城如今已乱成一团糟。我欲派你协助公孙羽,一同稳住草原局势。这担子可不轻,你可有信心?”

    徐宁神色凝重,坚定地回应:“大人放心,末将定当竭尽全力,不负大人重托。就算赴汤蹈火,末将也在所不惜。只是大人,这草原局势复杂,各方势力心怀鬼胎,末将担心难以应对啊。”

    贾瑀接着说道:“此次任务艰巨异常,草原各方势力皆虎视眈眈,稍有不慎,便会引发大乱。你可明白其中的凶险?”

    徐宁应道:“大人,末将明白其中利害,定会小心应对,绝不让凶奴余孽和其他部族有机可乘。但不知大人对此可有具体的谋划?”

    贾瑀微微点头,目光中满是信任:“我相信你的能力,但也要与公孙羽相互配合,不可独断专行。具体的谋划,还需根据局势变化而定,不过首要的是安抚各方,稳定人心。切莫让他们察觉到京城的变故,以免生出事端。”

    徐宁郑重道:“大人所言极是,末将定与公孙大人同舟共济,共克时艰。只是若遇到顽固不化之辈,又当如何?”

    贾瑀又说:“能劝则劝,实在不行,也绝不能手软。但切记,一切以大局为重。不可意气用事,坏了大事。”

    徐宁拱手道:“末将遵命,大人还有何吩咐?”

    贾瑀思索片刻,说道:“暂时就这些,你且下去准备吧。”

    徐宁行礼告退:“末将告退。”

    突然这时,斥候来报,辽东边军和东胡人去而复返。

    贾瑀脸色一沉,忧心忡忡地说道:“他们此番归来,想必来者不善。”

    徐宁皱眉道:“大人,莫不是他们知晓了京城的变故,想要趁机生事?”

    贾瑀摇头道:“不好说,先探探他们的来意。但无论如何,我们都要做好万全的准备。”

    公孙羽道:“大人,不管怎样,我们需做好迎敌的准备。万一他们是来攻打我们的,可不能措手不及。”

    贾瑀点头道:“立刻召集众将,商议对策。”

    不多时,将领们齐聚营帐。

    贾瑀说道:“诸位,辽东边军和东胡人再度来袭,情况不明。我们需谨慎应对。大家都说说自己的想法。”

    李鹤龄道:“大人,末将愿率一队人马前去打探虚实。末将定当小心谨慎,不暴露行踪。”

    贾瑀应道:“小心行事,不可轻举妄动。若有任何风吹草动,速速回来禀报。”

    李鹤龄领命而去。

    过了半晌,李鹤龄返回,神色凝重地说道:“大人,情况不妙。辽东边军和东胡人此次气势汹汹,似有备而来。而且他们的营地戒备森严,末将难以靠近,只能远远观望。”

    贾瑀问道:“可看出他们有多少兵力?”

    李鹤龄回道:“粗略估计,不下五万之众。而且他们的装备精良,看起来是精锐之师。”

    众将皆面露惊色。

    童希斌道:“大人,敌众我寡,这可如何是好?我们的兵力和装备都不如他们啊。”

    贾瑀沉思片刻,沉稳地说道:“不必惊慌,我们先坚守营地,等待时机。他们远道而来,粮草供应未必充足。”

    童希斌又道:“大人,那万一他们强攻,我们能守得住吗?”

    贾瑀说道:“我们的营地易守难攻,只要将士们齐心协力,坚守一段时间不成问题。况且,我已有应对之策。”

    童希斌一脸好奇:“大人,到底是何准备?末将实在是猜不透。”

    贾瑀笑道:“莫急莫急,时机未到。”

    童希斌着急道:“大人,您就别卖关子了,给我们讲讲呗。”

    贾瑀说道:“现在还不是时候,等准备好了,你们自然就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李鹤龄也忍不住说道:“大人,您就透露一点,也好让我们心里有个底啊。”

    贾瑀神秘一笑:“莫要心急,待到邓九伦准备妥当,自会让你们知晓。”

    公孙羽说道:“大家稍安勿躁,相信大人定有良策。”

    童希斌嘟囔道:“这心里没底,总是不踏实。”

    徐宁说道:“童将军,莫要抱怨,大人既然胸有成竹,我们只需听命行事便是。”

    贾瑀接着说道:“大家各自做好本职,切莫自乱阵脚。”

    众将领齐声应道:“是,大人!”

    营外亲兵来报,门外有一锦衣卫校尉求见。

    贾瑀心头一紧,连忙说道:“快请进来。”

    那校尉匆匆进帐,行礼后说道:“贾将军,小人奉左大人之命,前来送信。”

    贾瑀接过信,急切地展开阅读。

    原来这是锦衣卫都指挥佥事左风派来送信的。

    信中说道,北静王扶持赵王起事,府军卫都指挥使牛国武,羽林卫指挥使谢鲸,虎贲卫指挥使马四承等率兵参与,燕山卫指挥使同知马四承杀主官协助,另外京营参将石磊等人都率部参与。

    贾瑀看到这里,眉头紧皱,自言自语道:“这是开国四王八公一脉都又一次站队。”

    公孙羽在一旁说道:“大人,这局势愈发复杂了。依我看,这左风也不过是左右逢源之辈,给自己多条后路罢了。他此时送信,未必真心相助,或许只是想两头讨好。”

    贾瑀继续看信,脸色愈发阴沉。

    信中又说道贾大人(贾政)告病避祸。

    贾瑀心中稍安:“父亲能避开此难,也算幸事。”

    接着信中又提到,锦衣卫都指挥使富康龙也听从赵王命令。

    贾瑀怒拍桌子:“这富康龙,竟如此没有骨气!”

    而御马监四营在事发被调往城外,如今进不了城,停在顺义不敢轻举妄动。

    贾瑀焦虑地踱步:“这可如何是好?”

    永正皇帝已经遇害,赵王推说误食丹药。赵王封了皇城,自称有遗诏封他为太子。

    贾瑀咬牙切齿道:“这赵王简直是狼子野心,这遗诏定是伪造的!”

    徐宁说道:“大人,如今我们该如何是好?”

    贾瑀沉思片刻,说道:“此事需从长计议。先不能轻举妄动,以免打草惊蛇。”

    公孙羽说道:“大人,那我们是否要派人进京打探更多消息?”

    贾瑀摇头道:“不可,此时京城必定戒备森严,贸然派人,恐有去无回。”

    李白居说道:“那我们就这样坐以待毙?”

    贾瑀说道:“当然不是,我们需做好准备,等待时机。”

    刘询说道:“大人,那我们的粮草和军备可要加紧筹备了。”

    贾瑀点头道:“没错,此事交给你去办,务必保证充足。”

    童希斌说道:“大人,那我们这边的将士们军心如何稳定?这消息一旦传开,恐怕会人心惶惶。”

    贾瑀说道:“先封锁消息,不能让将士们知道。同时,要加强训练,让他们无暇他顾。”

    萧江说道:“大人,那我们是否要联系其他忠臣良将,共同谋划?”

    贾瑀说道:“此事需谨慎,不能让赵王察觉。先暗中观察,看看哪些人可信。”

    众人纷纷点头,神色凝重。

    贾瑀又说道:“大家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,这是一场硬仗,我们决不能输。”

    众人齐声应道:“是,大人!”

    童希斌皱着眉头,说道:“大人,那万一赵王他们派大军来围剿我们,又该如何应对?”

    贾瑀目光坚定,说道:“我们占据地势之利,只要防守得当,未必会怕他们。”

    李鹤龄接着说道:“大人,可我们的兵力有限,长期对峙下去,也不是办法啊。”

    贾瑀思索片刻,说道:“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寻找外援,或者分化敌人内部。”

    徐宁说道:“大人,这谈何容易,如今各方势力都在观望,谁也不敢轻易表态。”

    贾瑀说道:“事在人为,总会有办法的。”

    李白居说道:“大人,要不我们派人去游说一些中立的将领,许以好处,说不定能拉拢一些人过来。”

    贾瑀摇摇头,说道:“此举风险太大,万一走漏风声,反而会让我们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。”

    公孙羽说道:“大人,那我们能否利用舆论,揭露赵王的罪行,争取民心?”

    贾瑀微微点头,说道:“这倒是个可行之策,但要注意分寸,不能太过激进。”

    刘询说道:“大人,那我们还要不要继续和辽东边军以及东胡人周旋?”

    贾瑀说道:“暂时先按兵不动,看看他们下一步的动作。”

    萧江说道:“大人,那我们这边的情报工作也要加强,不能总是处于被动。”

    贾瑀应道:“不错,这件事你去安排,一定要确保情报的准确和及时。”

    就在这时,又有亲兵来报,说发现对方有异动。

    贾瑀神色一凛,说道:“密切监视,随时来报。”

    众人也都紧张起来,气氛瞬间变得凝重。

章节目录

红楼之万人之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夏中日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夏中日并收藏红楼之万人之上最新章节